央视网消息:12月28日,第十八届中国文博会在深圳举行。从2004年开始,文博会就持续在深圳举办。18年间,文博会从一个地方性的展会成长为“中国文化第一展”。展会期间,记者走出主会场,观察一个展会给一座城市带来的变化。
驱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被称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大芬村。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另外一个身份,是2004年第一届文博会的首个分会场。穿过狭窄的小巷,隐藏在角落里的一间画廊,是我们探访的第一站。
今年50岁的赵小勇是这家画廊的主人。几年前,一部纪录片让他被很多人记住。在这里面,他被称作“中国梵高”。
(资料图)
鼎盛时期,世界油画七成来自中国,中国油画的八成来自大芬村。这里每年产出500万幅油画,而其中,仿制梵高画像最多的当属赵小勇。
从模仿到原创,大芬村只是文博会带来的深圳文化产业变化的一个侧面。
转型的故事还发生在传统与科技之间,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癸卯兔年春晚吉祥物正式公布。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完成初始配方原创的总台春晚吉祥物IP。而这一形象的造型总设计,却来自一名资深的中国画画家。从笔墨丹青到大数据算法,这场跨界是如何发生的?
科技的发展不仅为创意迸发提供新鲜的血液,也让已有的文化IP在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
这是本届文博会全新设置的一个分会馆,也是文博会第一个元宇宙概念外延。
2012年,开始走出国门的《熊出没》,至今已经累计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文化消费更新迭代加速的今天,文化企业已经无法“一招鲜,吃遍天”。见到企业负责人刘道强,他说的最多的还是危机感。
文博会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思考,科技赋能IP借船出海、文化力量的注入,则赋予科技和创新更多内涵。
深圳蛇口,改革开放的开山炮炸响的地方。今天,眼前已是繁忙的港口和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身后的工业遗址,如今被改造成了“元宇宙”的模样。
今天的文博会分会场形式更加多样,也带来了更多想象的空间,过去、现在、未来就这样串珠成链,在一个空间里实现奇妙相遇。
更多富有原创和科技含量的新场景新应用也在催生更多的消费动力,新的消费场景就这样在科技与文化的交融迭代中不断更新。
18年间,文博会从一个地方性的展会成长为“中国文化第一展”,不少人的人生轨迹也因与文博会交织而改变。如今,文博会依然在涌进、吸收,不断接纳新的文化因素,无论是个人还是展会,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地变化。
中新网威海6月1日电 (记者 王娇妮)据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消息,2022年5月31日0时至24时,威海市...
(抗击新冠肺炎)四川广安: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1例 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17例 中新网成都6月1日电 (王...
北京经开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31日通报,根据近日北京市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人员的调查情况,有阳性感...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李纯)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中华...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